□棗陽喬兆軍
民間有“三月八,吃椿芽兒”的說法。下班回家,妻說,收到了母親捎來的香椿。母親知道我愛吃香椿,每年到了吃香椿的季節,她都會從鄉下托人給我捎來一大包剛剛采摘的香椿芽,捧在手里聞著香椿散發出特有的香味兒,我仿佛看到年老的母親正站在梯子上,費力地一點一點地摘著香椿,不覺有淚滑過我的臉龐。
香椿又名香椿芽、香椿頭,香椿尖、椿葉、春尖頭,是香椿樹的幼芽。香椿是時令名品,早在漢朝,我國民間就有吃香椿的習俗,香椿曾與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,深受皇上及宮廷貴人的喜愛。
在鄉下,幾場春雨過后,香椿樹枝頭上就綻開了一個個米粒般大小的嫩芽,嫩芽見風就長,一天一個模樣,鵝黃、紅潤、嫩綠三色如荼,油畫般的色澤在陽光里閃著光亮,待嫩芽大約長到五六寸長時,就可以摘下來供人享用了。
香椿可以腌制、涼拌、炒食、油炸,食用方法很多。但我最愛吃母親做的香椿炒雞蛋。母親把雞蛋磕入碗中,攪拌均勻。再往蛋液中放入香椿芽、蔥花和適量鹽,一起攪勻。然后倒入鍋中煸炒。我看著暗紅色的香椿芽兒變成了翠綠,襯著金黃的蛋餅,氤氳出滿鍋的香氣,直饞得咽口水。除了香椿炒雞蛋,母親還經常做香椿拌豆腐,把香椿芽兒用開水一焯,切碎后與豆腐拌在一塊兒,放上點兒鹽,再滴上幾滴麻油,也讓我吃得口齒生香。
吃香椿要趁早,老了就不好吃了。可母親總有辦法,讓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香椿。她把香椿芽用鹽揉一揉,密封在干凈的陶罐里,一年后打開吃味道還是很鮮美。當香椿由嫩芽變成了嫩葉。母親就把嫩葉采下來,做成干香椿。夏日里,母親取出一些干香椿,用水發開,然后拌在黃瓜絲里,澆上芝麻醬汁、醋,再倒入涼面中攪勻,一碗清涼爽口的香椿涼面就做成了,吃一碗香噴噴的涼面,夏日的炎熱也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。
香椿一身都是寶,不僅能烹制特色菜肴,而且還有一定的防病治病作用。明代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講:“香椿可以祛風解毒,椿葉可生發,樗根祛蛔蟲。”現代醫學研究表明:香椿具有很好的養顏美容之功效,椿菜煎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等都有明顯的抑制和殺菌作用。
香椿做好了,妻在廚房里說。我看著香椿芽兒那油油的綠,聞著它獨特的香,忍不住要先食為快了。香椿的香是一種故鄉的味道,它原始、自然、熾熱,一直浸染著我的生活。它讓我恍然明白,我是永遠走不出故鄉的,就像我永遠走不出母親的視線一樣。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    技術支持:荊楚網
投稿郵箱:[email protected]    鄂ICP備18025215號